產業變革下的OPPO樣本:用年輕征服年輕



經濟觀察網 曹妍/文伴隨著新經濟的浪潮,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無人機等產業紛紛湧現出一批領先的企業,它們在這一輪產業變革中異軍突起,從中國走向世界,也成為中國新制造的代表性符號。

智能手機產業的逆襲為中國制造的產業變革提供瞭借鑒。有一個重要的物理學效應叫做“共振效應”——當鐘擺以一個固定的頻率擺動時,當收到外力激勵,隻有激勵的頻率和鐘擺的頻率一致的時候,才能傳遞給鐘擺最大效應的機械能。智能手機產業的轉型,則將技術的賦能,營銷的賦能,組織變革的賦能最好地進行瞭協同和整合。

在智能手機產業,OPPO絕對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企業之一。該企業近年來大膽培養、任用、提拔年輕人,用開放和包容的氛圍為年輕人提供適合的環境,用“簡單”、“本分”的價值觀為年輕人的成長保駕護航。

“年輕之道”統領下的產品技術變革,市場營銷變革和組織年輕化的協調和共振,則為開發年輕人喜歡的產品、成為年輕人熱愛的品牌和成為年輕人實現職業夢想、成就自我提供瞭最佳土壤。

身處這傢企業中的年輕人,創造出備受他們同齡人喜愛的產品,也同時是用“年輕”,征服著“年輕”。

以“年輕”為產品賦能

2017年是OPPO進入手機市場的第十個年頭。從功能機,到種類繁多的手機產品,再到近幾年,“更多年輕人選擇的拍照手機”這一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除瞭體驗、性能、設計、品質推動銷量之外,OPPO副總裁吳強認為,比熱銷更重要的是用戶口碑,現在的年輕人是自由的一代,喜歡新鮮事物,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而OPPO提供的產品恰恰滿足瞭他們的需求。OPPO的年輕員工在這其中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年輕人Listen,是R7、R9s等現象級產品的產品經理。

“2015年對我和公司都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談及在OPPO印象深刻的經歷時,表示。

在2014年,由於3G轉換4G的大潮,OPPO在一年內推出瞭超過10款產品,但業績並未達到預期。此後公司進行瞭大量分析與思考,得出“簡單專註”的工作思路,R7便是在這一工作思路下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對當時的OPPO意義重大。

“2015年開始負責R7項目時自己還畢業不到3年時間,而這款產品關系到公司大半年的業績,領導願意讓我負責多少有些‘冒險’。”回想起兩年前接手R7項目的時刻,Listen也認為公司的決定非常大膽。

Listen回憶道,當時非常年輕的團隊,在手機上三點想法後面被證明對R7非常重要:一是全金屬外殼代替玻璃外殼;二是引入如今耳熟能詳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VOOC閃充技術;三是手機運行內存由2G拓展到3G。

金屬外殼和升級技術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對於公司而言是一個比較重大的抉擇;此外,當時手機的內存2G是主流,改變也意味著一些風險。

然而,R7的市場成功足夠證明,這些年輕人所作出的決定是正確的。

2010年大學畢業即加入OPPO的John,目前是OPPO的營銷項目主管,他認為公司產品的成功與“年輕”二字密不可分。他表示,OPPO除瞭針對年輕用戶設立專門的市場調研團隊外,公司員工本身就是一群年輕人,因此能夠洞察主流用戶的需求。“比如說,我們要出一個遊戲的定制機,那我們很多年輕的員工本身就是玩遊戲的,他們非常瞭一般家庭抽肥解也渴望解決遊戲過程中諸如畫面和流暢度等問題,這本身就是非常鮮活的用戶需求,年輕人更懂年輕人。”

以“年輕”為營銷賦能

將“大膽使用年輕人”作為公司的一項發展策略,OPPO不僅在產品上受益頗多,也催生出一系列經典的營銷案例。

大學畢業三年,“90後”Flora目前是OPPO的公關負責人。

在初進入OPPO時,Flora便承擔瞭當年OPPO贊助南美超級杯足球賽的公關宣傳工作。當時Flora所在的項目組隻有6個人,就是這麼幾個20多歲的年輕人,在短短5天時間內完成瞭1場媒體發佈會、2場球星見面會。“我記得當時經常跟梅西乘坐同一個電梯,開賽前候場時就站在內馬爾旁邊,平時隻能在電視上看到的球星們就在我們旁邊,那種感覺真的非常奇妙。” Flora表示。

同年,OPPO開始嘗試攜手時尚媒體,Flora也是參與者。“當時公司定位年輕時尚,主推拍照手機,我們突發奇想,希望用OPPO手機拍攝一個時尚雜志的封面,之前完全沒有人這樣做過。”Flora說道,我們把這個尚無先例的想法告訴老板時,他覺得對瞭,給瞭我們足夠的信息放手去做。“項目一次就敲定瞭,公司對於新鮮事物非常敢於嘗試。”

給予初入職場的優秀年輕人充分的機會、足夠的信任、一定的容錯空間,這是OPPO人才觀上的難能可貴之處。

OPPO R11全球電視直播的發佈會、“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推廣、星光熠熠的明星傢族的選定……幾乎所有能想到的營銷事件,都是由營銷部門平均年齡僅26歲的年輕人策劃並執行的。

正是因為OPPO給予年輕人參與“大場面”的可能,讓他們提升業務能力的同時,也開拓瞭自身眼界。而通過與年輕人互動,OPPO品牌也越來越受到用戶的認可和喜愛,大量年輕人群的支持也為品牌發展註入瞭更多活力。

以“年輕”為組織賦能

OPPO嘗試以各種新的模式和台中通馬桶方法培養年輕人才。給予年輕人足夠的實戰機會、足夠的發展空間、足夠的包容。

讓年輕員工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是OPPO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輪崗制度是OPPO較為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一。自2016年起,OPPO開始實施優秀年輕員工輪崗制度,讓他們體驗和熟悉公司各部門的工作流程。

七年前入職OPPO、如今已經成為公司營銷項目主管的John的經歷,是公司給年輕員工更多發展可能性的一個縮影。

2010年,John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即加入OPPO,在生產系統當一名工程師,兩年之後轉崗進入研發系統成為一名研發工程師,不久,John便參加瞭OPPO針對年輕人開展的人才培養計劃,經過4輪面試篩選,John從300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為30個“幸運兒”之一。在這個培訓中,John又擁有瞭全新的機會。2014年初,當時營銷系統需要人才,出於自己的興趣,John便報名參加,“當時Tony(OPPO CEO陳明永)親自面試的我,也比較順利完成瞭又一次的轉崗。”

隨後,2014年6月, John從研發系統進入瞭營銷系統的5個月後,便成為OPPO一個裡程碑項目R7的營銷項目經理。John表示,項目管理重點是對質量、成本和時間的管控,而自己此前在研發部門的經驗對項目管控十分有益。

在OPPO工作的7年多時間裡,John感觸非常深刻的是公司簡單友好的氛圍,以及內部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R7項目執行中,從評審到上市的三個月時間內,Tony每周都會參加我們的項目匯報,並且提出極具針對性的建議,對整個項目和我個人幫助很大。”John說道。

輪崗有助於新員工瞭解公司運作的全流程台中包通馬桶,令各部門間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但另一方面,由於一些崗位跨度較大,在原來職位表現出色的員工不一定能夠適應全新的工作內容和環境。“因此,公司內部會通過一整套流程,對輪崗員工進行嚴格篩選,實現員工與新崗位的最大程度匹配。”John表示,輪崗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首先這名員工的素質要符合新崗位需求,並且得到對接兩個部門領導的同意;同時員工本人也要有意願調整崗位。

正是由於給年輕員工更多的發展可能性,OPPO也越發具有活力。

如今,OPPO手機在業內已經成為“年輕”的代名詞。OPPO副總裁吳強此前曾透露,截至8月初,全球已有超過2億的年輕人正在使用OPPO拍照手機。對於年輕人而言,手機不再是冰冷的通訊工具,而是彰顯自我表達個性的潮流飾品,是一種獨特的時尚生活方式。“公司會順應年輕消費市場趨勢,未來在產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不會設限。”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和訊網今天刊登瞭《產業變革下的OPPO樣本:用年輕征服年輕 》一文,關於此事的更多報道,請在和訊財經客戶端上閱讀。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fvb979rt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