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廣東省級非遺傳承人每年補2萬元

原標題:省級非遺傳承人每年補2萬元



廣東非遺教育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圖為小學生在廣州萬木草堂學習傳統特色剪紙。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今年6月11日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由廣東省文化廳、清遠市政府共同舉辦的2016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廣東分會場系列活動,在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拉開帷幕。

“中國文化遺產日”目前已成為我省宣傳、展示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重頭戲和品牌活動。每年舉辦系列活動,目的是讓更多民眾認知文化遺產,感知文化遺產,瞭解文化遺產,參與文化遺產保護,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化遺產的守護者、傳承者,真正做到“文化遺產,全民共享”。

今年的文化遺產日活動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振興傳統工藝”為主題,全省103位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將把51個原汁原味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帶到連南,為民眾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振興傳統工藝”正式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傳統工藝的振興得到前所未有的關註。近年來,廣東的文化遺產保護、尤其是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瞭哪些經驗?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方健宏接受瞭南方日報記者專訪。

社會共識形成非遺保護的社會合力

廣東,連續兩年將文化遺產日嶺南非遺展示的主場由大城市移向農村,今年更是將全省的會場第一次搬進瞭少數民族地區。自2013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成立以來,廣東不斷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形成瞭全省聯動的整體格局。

南方日報:從去年開始,“文化遺產日”廣東分會場活動走出瞭繁華都市,這反映出我們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哪些轉變?

方健宏:“文化遺產日”是一個全民參與的節日。文化遺產保護既需要政府從中發揮主導作用,也需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經過十幾年發展,我省非遺保護工作已由單一、靜態的保護向全面、活態、整體性保護轉變,由基礎性工作的起步階段轉到深入進行科學保護的發展階段。可以說廣東已初步營造瞭非遺保護在全社會的共識。

去年,我們首次將廣東的主會場設在地處粵北山區的古村落鬱南縣蘭寨村,今年則第一次走進少數民族自治縣。非遺資源不應該被大城市所獨佔,而應為全社會所共享。這一舉措旨在突出非遺保護“重在基層”的理念,我們把非遺保護的種子撒下瞭基層。

南方日報:在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方面,廣東有哪些亮點值得分享?

方健宏:近年來,我們與相關單位一直致力構建全方位的非遺保護體系,努力營造社會共識。

2013年11月,我省率先成立瞭“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這是全國首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成為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的載體。此外,學校是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全省的非遺教育實踐活動豐富多彩。以廣州市沙灣各級學校抽化糞池鎮為例,當地中小學校開展“一校一品”工程,每個學校都設有一至兩項非遺課程。

非遺保護工作逐漸打開格局,進行跨部門、跨行業的合作嘗試。今年,省文化廳與省住建廳聯合開展首屆“廣東省傳統建築名匠”認定工作,在連南的廣東會場活動上,我們將與住建廳聯合舉辦“廣東傳統建築建造技藝圖片展”。

人才培養“傳承人”擴展至“傳承人群”

經廣東省文化廳推薦,廣州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成為本年度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首批參與院校。由兩所高校舉辦的首期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班,已在今年4月開班,培訓效果備受好評。

南方日報:圍繞傳統工藝的主體——非遺傳承人,我省的扶持舉措有哪些亮點?

方健宏:非遺領域同樣在呼喚“工匠精神”。但我們現在有一些手工藝技法還不夠“精”,還缺乏具有文化附加值的高端精品。這導致許多非遺門類長時間無法擴大市場份額,間接導致非遺傳承人的流失。

保護傳承人是關鍵。目前,絕大部分非遺傳承人都在體制之外生存。他們的技藝主要依靠傢庭作坊世代傳承,產品難以形成市場效應。針對他們,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其中,非遺保護專項經費從2006年的150萬元增加到今年的3000萬元,在全國位於前列。我省給予非遺傳承人的固定補助同樣在全國領先。今年起,省財政對每位省級傳承人每年補助從原來的1萬元增加到2萬元,國傢級傳承人在享受國傢補助2萬元的基礎上,省裡再支持補助1萬元。

南方日報:“振興傳統工藝”意味著要讓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在這方面,廣東有怎樣的經驗?

方健宏:傳統非遺不能被束之高閣,應該進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這正成為業界的共識。我們提倡以“生產性保護”推動傳統工藝的發展,這需要非遺傳承人開拓眼界,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美術眼光、設計理念和市場意識,以創作出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去年6月,文化部啟動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試點工作。值得註意的是,在這次計劃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對象已從過去的“傳承人”擴展到“傳承人群”,這意味著構建一個更為龐大的人群基礎。省文化廳正積極探索我省傳承人群的研修研習培訓途徑。今年2月,我們已向省委宣傳部申報將“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系列培訓”納入廣東省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並計劃年內分別對廣東省“刺繡類”和“雕刻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進行培訓。

南粵特色嶺南非遺講好“廣東故事”

近年來,借助廣東對外文化交流的廣闊平臺,粵劇、醒獅、廣彩等國傢級、省級非遺項目先後走出國門,為世界各國友人送去精彩的嶺南傳統文化。僅2015年,我省相關非遺項目隨團出訪228批次,參與人數達2800多人次,用嶺南非遺講好瞭“廣東故事”。

南方日報:嶺南非遺亮相兩屆世博會,頻頻在國際舞臺露臉,對非遺傳承發展帶來哪些幫助?

方健宏:這幾年來,非遺傳承人作為廣東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頻頻走出國門。廣東的非遺傳承人向外國友人表演,展示和宣傳嶺南文化。在韓國麗水世博會、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廣東周”等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上,嶺南非遺大放異彩。此外,粵港澳臺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嶺南非遺也發揮著獨特作用。粵港澳三地地緣相近,文化相台中市化糞池清理通,共享不少相同的非遺項目,大大增強瞭兩岸三地民眾的文化認同。

南方日報:廣東的非遺保護還形成瞭哪些特色?

方健宏:廣東的文化法制建設已經走在全國前列,起步早、數量多、質量高。目前,我省已有4部實施中的地方性文化法規,還有2部配套規章制度正推進出臺,並出臺瞭相關政策規定對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的申報和管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和管理、非遺實物的征集管理等都作出瞭細化要求。其中,《廣東省粵劇保護管各軍營單位抽肥理規定》計劃在年內完成。

此外,廣東非遺的數字化保護工作已初見成效。省文化廳正在加快推進全省“互聯網 文化”發展佈局,推進數字化試點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粵劇、古琴藝術(嶺南派)、廣東漢劇、潮劇四個項目進入此列。作為特色項目,全國首個非遺APP“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子地圖”也於去年正式上線。未來,我們會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中,並以每年10名以上傳承人的速度向前推進。

南方日報:“十三五”期間,廣東的非遺保護將有哪些措施?

方健宏:讓非遺保護的成果在社會得到更充分展示,是“十三五”期間的工作目標之一。根據已定規劃,一座大型的省級非遺展館將在“十三五”期間落成。全省各地市隻要具備條件,都應該擁有自己的非遺展示場館(廳)。但我們並不要求都蓋新房子,而是鼓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成的舊建築,如閑置的公屋、工廠、祠堂等,將它們活化利用。這樣的場館符合節約原則,貼近百姓。

此外,廣東重視非遺的整體性保護,尤其是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目前,我省現有國傢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8個,涵蓋廣府、客傢、潮汕、雷州文化區。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現正著手編制建設總體規劃,計劃年內可組織實施。 9楊逸 李培 刁定宏 柳靜洪)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
台中抽水肥專業網|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台灣靜電機批發工廠|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油煙處理機|靜電油煙處理機推薦
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機保養,靜電機清洗,靜電油煙處理機


arrow
arrow

    fvb979rt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